同栏目信息Column’s Other Info

  • 《教育哲学》基本情况/高伟

  • 2023-09-25

 一、课程概况

《教育哲学》是通过对教育基本问题的追问而养成教育反思能力、体认教育献身情怀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依据新时代教育与社会发展新要求,依据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和建设工程教材《教育哲学》,精研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将《教育哲学》的学科属性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着重讨论“本体论”、“知识论”、“价值论”、“教师观”、“课程论”、“教学论”、“问题哲学”、“实践哲学”等教育哲学核心问题;聚焦“新时代新使命”、“立德树人”、“四有好老师”、“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构建有中国气象的教育哲学”、“国家社会与个人”、“新时代的教育任务”等富有时代气息和时代责任感的新主题,培养学生终身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

 二、课程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念和价值分析教育问题、探索教育对策。

2.传承江苏师大“守正出新,坚志勇为”的文化精神,使学生具备“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教师品质。

3.热爱小学教师职业,深刻认识小学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培养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形成全面的人文素养和严谨的专业态度,具备科学的儿童观,热爱和尊重每一个小学生。

4.明确教育工作者作为反思型实践者的定位,运用批判性思维反思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求知探索精神,激发创造性思维,勇于吸收新知,厚积薄发,以开放的心态开展教育教学。

 三、课程建设历程

本课程经历了由弱到强、由平面向立体的发展历程。不仅建成了结构合理的青蓝工程教学团队,依托团队优势精细打磨《教育哲学》课程,还延请国内外知名教育哲学专家来院讲学授课,并每年举办“徐州教育哲学论坛”,不断提升本课程的师资力量、思想眼界和教学水平,全方位促进《教育哲学》课程的优质建设。

 四、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本课程依据新时代的新要求,依据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教育哲学》,重新组织了课程内容,不仅将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而且单独开辟章节着重讨论“新时代新使命”、“立德树人”、“四有好老师”、“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构建有中国气象的教育哲学”等富有时代气息和时代责任感的新命题。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本课程依据新时代新要求,改变传统中不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重新打磨课件,重新设计教学实施过程,积极贯彻“学生中心”原则,坚持兴趣引导、知识厚培、能力锤炼教学步骤,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体验《教育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六、课程特色

1.坚持正确方向,巩固思想阵地。《教育哲学》重在塑造理性反思精神和思想价值观念,所以,本课程着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以期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2.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国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也有着厚重的教育方式精神,本课程重在以中西比较的方式,审视源自西方的教育中的现代性问题,尝试从中国传统给出解答,并结合新时代的新使命,构建有中国气象的教育哲学。

3.培育思考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具备较高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和未来时代对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根本要求,这一教育任务的实现与否直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的实现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培养关键在师范生的培养,所以,加强师范生的教育思考能力,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