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眉,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台北市立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苏北发展特聘专家、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幼教专委会常务理事,徐州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评委,徐州市幼儿园优质课比赛评委,徐州市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评委。获江苏师范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赛一等奖第一名。授命创办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任第一任园长。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参编教材数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厅级课题数项。荣获江苏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江苏师范大学巾帼建功标兵、江苏师范大学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等称号。
王娟,副教授,心理学博士,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目前担任《Narrative Inqui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杂志审稿专家。主要从事心理语言学、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汉语聋童的叙事特征及其叙事能力发展的干预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母亲语言支架对3-6岁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聋童的社会理解及叙事干预研究”、江苏省高校哲社课题“汉语儿童汉字规则意识的发展规律及教育模型的建构研究”、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7年度课题“电子阅读对自闭症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江苏师范大学优秀博士人才引进科研支持项目“汉字的正字法家族效应及其神经基础”等多项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省级课题;指导学生主持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多项。近年来在《Cognition》、《Narrative Inquiry》、《Brain andBehaviour》、《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外语教学与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研究成果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同时获得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江苏师范大学先进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王志丹,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江苏省社科项目2项,主持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等其它厅市级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中英文论文40多篇(其中SSCI/ SCI检索论文12篇,核心及CSSCI期刊12篇),成果获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荣誉。目前担任SCI/SSCI期刊PloS ONE、ActaPsychologica编委,徐州自闭症研究会理事、国际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和美国认知发展学会会员、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评委等。
师远贤,副教授,教育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学前教育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多次获得学校年度工作考核优秀奖,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优秀教师指导奖和实习生优秀教师指导奖。2005年获得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先进个人奖,2008获得年度工会工作先进个人奖,2012年荣获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刘迪,美国特拉华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博士,学前教育专业。现任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游戏、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发表的论文主要有:Exploring Chinese Preschool Parents’, Teachers’ and Directors’Perceptions of Children’s Play;Can an Intensive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n Play Change Child Care Providers’ Perspectives andPractice on Play? ;Exploring Child Care Providers and Administrators’ LearningOutcomes in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urriculum Training。获得江苏省教室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微课作品三等奖、希腊“国家、社区、组织多样化国际会议”新兴学者奖、2018美国弗罗里达“第44届游戏研究国际会议”学术会议专设学生奖学金等。
王海静,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目前担任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实验师。主持江苏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网络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CGWK2016031)》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CGWK2016033)》两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8YJC190024)——“中美儿童模仿策略选择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主要讲授的课程有《教育学原理》《幼儿社会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入门》等。代表性论文有《Task-specific variables influence preschoolchildren's faithful versus selective imitation(通讯作者)》,《人工智能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综述(第一作者)》,《社会经济地位对学前儿童绘本阅读的影响及教育建议》等。荣获江苏师范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实习生指导教师等称号。
苗曼,教授,教育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访问学者(2017),英国教育研究协会(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Association)会员,《英国教育研究》(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Studies)同行评审员。主要研究领域: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儿童教育哲学、幼儿科学教育。公开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天性引领教育》。译著《进步教育之死——教师是如何失去课堂自主权的》正在出版中。在《学前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代表性论文主要有《Educare:一个值得引入的幼教概念》《马赛克方法与幼儿教育改革》《卢梭教育思想的实践形态:英国夏山学校》《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评独立思考在文科人才培养中的位置》《教育塑造:一个需要审思的教育元命题》《天性为本:教育须秉持“自然法”》《论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等。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前教育改革取向的理论研究”(已结题);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项目“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路向的理论探索”(已结题)。
郭丽英,讲师,1999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要研究兴趣是家庭教育中的政府行为。发表论文有近十年来检视我国家庭教育实践的主要价值理性取向;教育民主:一个具有多学科意义的概念;当代家庭教育中政府行为的方式及机理探析;发达国家政府促进家庭教育公平的行为及其启示;美国家校合作的外部支持系统探析等。
刘艳玲,讲师。主要讲授《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专业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评价。主持、参与省厅级课题数项。在核心、省级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论文、实习、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