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24年3月29日18:30 | 地点 | 泉山校区13#419 |
主持人 | 张建国老师、王桃英老师 | 参与人数 | 11人 |
读书会内容:
首先张老师针对学堂学员们对《理想国》第一章的疑问进行了详尽的解答。通过深入的讨论,张老师不仅回应了学员们的问题,还带领学员们重新审视了书中“欠债还钱就是正义”的观点。他指出,这一表述更多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而非正义的本质定义。张老师强调,要真正理解正义,我们需要探究的是正义的本质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与日常行为等同。这一环节不仅帮助学员们认识到了哲学探讨的深度,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批判性思考的视角。
接着,张老师结合《理想国》中的论证方式,分享了自己关于学术写作的见解。他建议学员们在写作时,应避免直接陈述观点,而是应该通过设定“靶子”来展开论证,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同时,针对抽象概念的表达,张老师提倡使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释抽象的观点,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容易地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最后,张老师与王老师就当前社会中“泛道德化”的语境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们探讨了在复杂的新闻舆论环境中,教育者应如何坚守自己的行为规范和职责。这一讨论不仅让学员们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引发了他们对于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应用道德原则的深刻思考。通过张老师对苏格拉底辩论技巧的分析,学员们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推理来揭示矛盾,增强了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本次读书会在张老师和王老师的引领下,不仅让学员们对《理想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学术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学员们能够在思考和讨论中不断成长,为未来的学术探索和道德判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撰稿人:梅芙语
图片提供:梅芙语
审核: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