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24年4月12日18:30 | 地点 | 泉山校区13#417 |
主持人 | 张建国老师、王桃英老师 | 参与人数 | 15人 |
读书会内容:
本周读书会上,学员们聚在一起继续深入探讨柏拉图的经典著作《理想国》第一章。在张老师和王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不仅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获得了从哲学和文化角度审视问题的新视角。
读书会伊始,张老师面对学员们的阅读疑问,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他鼓励学员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大家逐步理解苏格拉底与塞拉西马克之间对话的逻辑和深层次的思想。这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员们的思考热情,也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在探讨《理想国》第一章中“医生是治病的人”这一观点时,张老师特别强调了哲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关注点的差异性。他指出,理解对话中探讨的本质问题,需要结合对话所处的哲学发展时期。此外,张老师还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与西方文化追求事物本质的特点不同,中国文化更倾向于信任“感觉”。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在理解和评价事物时的差异。他建议学员们从文化的角度去体会书中的对话内容,这为学员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思路。
张老师和王老师进一步将阅读的意义与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阅读的意义真的是否仅仅在于有用?他谈到,如果人们仅以有用无用作为事物价值的判断标准,那么文化的发展将走向畸形。他鼓励学员们超越功用论,用兴趣和热爱去衡量事物的价值,并在阅读中领悟生命的意义。
本次读书会在学员们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中圆满结束。从阅读到生活,学员们学会了用新的视角去评判事物,抛开了单一的功用论,开始用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评价周围的世界。
撰稿人:刘尚、梅芙语
图片提供:刘尚
审核: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