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栏目信息Column’s Other Info

  • 教育科学学院百川书院行知学堂“名师讲堂”系列活动之三: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科学课?

  • 2024-10-23

为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提升我校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2024 年 5 月 15 日晚,教育科学学院于26号楼 104 开展“如何上好一堂小学科学课?”的专题报告。报告由徐州市教研室左兆军主任主讲,我校许正副教授、陈洪利副教授应邀开展专题研讨,参加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行知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大赛小学科学组校内决赛的入围选手、教育科学学院行知学堂学员以及部分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陈利洪副教授向学生们介绍了左兆军主任和本次分享会的主题,随后本次教学分享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21物14的袁乐陶同学以“声音的产生”为主题进行了模拟授课,她通过“听一听”“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活动的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利用橡皮筋、钢尺等探究物体发声的规律,得出物体振动发声的结论,同时也进一步提出了音叉看似不震动却能发声的问题。针对本次模拟授课,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左主任结合自身“点亮灯泡”的主题教学经验,指出上好一堂科学课的要素:注重概念的形成和亲身的经历,要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学习,科学老师在其中扮演着儿童概念学习牵引者的角色,同时也指出了科学老师易犯的通病,即急于揭示概念。

随后,左主任结合实例分享了如何在科学课中布置趣味作业,让科学渗入学生日常生活,如让同学们在阴历二十七观察月亮,体现教师的精心设计,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破除刻板印象并总结规律。

接着,左主任针对编制面试和教师赛课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先思考整体课堂设计、减少教案书写时间并抓住课程核心问题;练习教资教态;进行实践练习等。

活动的最后,左主任通过杠杆原理课堂导入,以让学生们思考如何抬起老师为例进行了生动的互动。此外,左教授为大家推荐了书单,如《脑科学》《脑是如何学习的》《基于脑的学习》《宝宝也是哲学家》,这些书有利于教师理解儿童的大脑发展,探索如何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渴望和好奇来引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深度知觉。

此次教学分享会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更让同学们对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